•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简介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简介
  • 黑土与湿地分中心简介
  • 数据申请流程
  • 联系我们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简介

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改变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状况,减少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和浪费,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信息滞留和数据垄断的格局,“十一五”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贯彻“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针,组织开展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和网络、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六大部分。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重点开展重点实验室、大科学工程、野外观测台站、大型仪器中心与实验装置、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分析测试体系和计量基标准等的建设与资源共享。

自然科技资源:重点开展植物种质资源、动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以及实验生物材料、生物标本、岩石矿物及化石标本等八大类自然资源的整合集成与共享。

科学数据:重点整合、集成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的科学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国际科学数据资源,抢救离散科学数据资源,开发系列数据集和产品,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网络化、智能化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

科技图书文献:盘活各单位原有的科技文献与网络信息资源,建成面向全国的、分布式的科技文献信息联合保障系统,促进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化,构建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用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业保障系统;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创业环境等提供良好基础环境。

网络科技环境:利用现代网络软硬件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观测资源、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及知识等资源的共享与远程使用,实施以网络协同环境、网络试验环境、网络计算环境和科技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科技环境建设工程;为科技合作与实时协同提供信息技术环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由科技部、财政部主管,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加超级链接)具体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过程管理以及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等工作。

按照《关于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11]318号)要求,科技部、财政部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完成了首批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评审工作,并于2011年11月9日向全社会公布。首批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包括: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领域(9家):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领域(5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水产种质资源平台、国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平台、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科学数据共享领域(6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科技图书文献领域(3家):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简介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围绕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领域科技创新、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享共建20余年,率先开 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球系统科学综合数据库群,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30项,参加“十一五”、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心实现了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从无到有,由国内走向国际的重大跨越。

中心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1)以完善科技资源收集保存与共享服务体系为基础,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能力,中心履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数据汇交、收集与保藏及开放共享服务职责,持续提供公益性、高水平共享服务;
(2)以强化科技资源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利用为重点,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成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产品研发中心,高效支撑国家科技创新需求;
(3)以保障科技资源的安全性、规范性、开放性为核心,成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析、管理与共享共性技术与软件工具研发中心,提供网络化、社会化共享服务;
(4)以加强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创新性人才队伍培养为手段,成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创新研究和数据科学家培养基地,保障科技资源可持续开放共享;
(5)以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为指南,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提升领域数据共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标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跟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工程战略咨询,国家智库等的需求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多样化综合科技支撑服务。截止2020年,中心注册用户总量达13.5万人,网站浏览量(PV)超过3.77亿次,已开放共享数据集3.5万余个,数据资源量超过2.14PB。通过多元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面的优质服务,已拥有一批稳定的数据用户群,用户覆盖150多个国家。

中心按照“圈层系统-学科分类-典型区域”多层次开展数据资源的自主加工与整 合集成,已建成涵盖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陆地表层、海洋以及外层空间 的18个一级学科的学科面广、多时空尺度、综合性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库群,建立了面向全球变化及应对、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 范、自然资源(水、土、气、生、矿产、能源等)开发利用、地球观测与导航等多学 科领域主题数据库115个,数据资源总量超过2.0PB。


主要参建单位包括: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负责地理资源及物候数据专题库建设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负责湖泊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负责土壤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负责黑土与湿地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负责地球物理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负责南海及印度洋海洋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7.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负责东亚古环境专题数据库建设
  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黄土高原专题数据库建设
  9. 河南大学、负责黄河中下游专题数据库建设
  10. 重庆师范大学、负责西南山地专题数据库建设
  11. 南京师范大学、负责长江三角洲专题数据库建设
  1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13. 清华大学、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14. 北京师范大学、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15. 武汉大学、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16.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负责流动人口专题数据库建设
  17. 河海大学、负责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建设
  18.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负责沙漠专题数据库建设
  19.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海洋环境遥感专题数据库建设

黑土与湿地分中心简介

一、背景意义

东北黑土区自然资源禀赋最好,是中国最大和最具潜力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粮食总产11876.3万吨,占全国19 %;玉米、粳稻和大豆产量占全国的33 %、43 %和52 %;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60 %,商品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承担全国新增粮食产能的30 %。东北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2003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重大工程;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努力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准确把握东北黑土区土壤质量演变和农业生态系统变化信息,可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湿地与森林、农田并称为三大陆地生态系统(IUCN,1980),为全球40 %的陆地生物提供生境,为87 %的水鸟提供栖息地,水源涵养能力是其它陆地生态系统的5~8倍,贮存全球近34 %的陆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湿地退化速度远高于其它陆地生态系统。近60年来,我国湿地丧失50 %以上,个别地区70 %以上。湿地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 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对于“美丽中国”建设至关重要。构建多尺度、多数据源的湿地生态与环境数据集,形成中国湿地的动态监测能力与决策支持能力,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东北亚地区(中国东北、俄、蒙、日、朝、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实施国家资源战略的重点区域;同时,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准确掌握东北亚地区资源环境时空动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政策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对于国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黑土与湿地科学数据中心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进行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数据、中国湿地生态与环境数据、东北亚地理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服务;为国家在黑土生态、湿地生态、东北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基础;实现东北亚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产品的系列产出,创建东北亚资源环境与农业生态研究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和数值模拟研究平台。

二、建设需求分析

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数据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而且质量大幅提高。海量科学数据对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更是带来了冲击性影响,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系统、高可信度的科学数据,我国在科学数据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2018年4月国家颁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试行)》印发。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重点整合满足资源、环境与人地关系等重大前沿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前沿创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数据服务。东北黑土数据中心主要开展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数据、中国湿地生态与环境数据、东北亚地理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构建东北亚资源环境与农业生态研究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和数值模拟研究平台,将为国家在黑土生态、湿地生态、东北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基础,服务于东北振兴、国家湿地保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三、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黑土与湿地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区域中心之一,紧密结合研究所发展定位“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环境与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研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聚焦地理科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国际前沿,面向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遥感目标,服务于东北振兴、国家湿地保护、“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在数据资源生产、数据开放共享、对标国家重大项目、提供专题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目前已成为黑土区生态农业、湿地生态与环境、东北亚地理科学领域的不可替代的科学数据中心。2011年以来,黑土与湿地科学数据中心生产、整合、共享黑土资源、农业生态、基础地理、社会经济、黑土保护、水土流失、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数据资源,构建了面向全社会的网络化、智能化的东北黑土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生产经营企业等提供了详实的原始数据及筛选、整合、加工的权威数据,开展了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跨平台专题服务,为社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技术、实物、培训于一体的综合科技支撑服务。

自2019年开始,黑土与湿地科学数据中心将充分发挥东北地理所建所60年来在黑土生态学、湿地科学、东北亚地理学等方面的学科积累,特别是集成与整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研究所在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科技专项、国家“水专项”等重大科研任务过程中积累的陆地表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海量科学数据,进一步提升黑土与湿地科学数据中心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涵盖数据

东北黑土与湿地分中心科学数据覆盖陆地表层的土壤、湿地、农业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生物资源、土地利用/覆盖、土地资源、水资源 人口、基础地理、区划、水环境、药物资源、植被、旅游资源、沙漠/荒漠、灾害、环境、水循环、矿产资源、地形、水利工程、地貌、气候资源、遥感解译产品的科学数据;大气圈的降水、温度、风速、综合观测、气候等科学数据;岩石圈的地质科学数据。同时还有黑土及湿地的专题数据。

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必须遵守数据共享政策,按照要求填写数据申请表,将研究成果与本数据中心互动,为科学数据的良性循环,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联系人:宋春雨

联系电话:0451-86602023

服务QQ:东北黑土科学数据中心为您服务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站地址:http://northeast.geodata.cn/

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二○二○年十二月


数据申请流程

东北黑土科学数据中心面向社会为数据申请者提供无偿、有序的数据共享服务。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贡献者和服务者的权益,请数据使用者在基于本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包括项目评估报告、验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等)中标注数据来源,并按照[数据引用方式]标注需引用的数据资源,同时将可公开成果提交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东北黑土科学数据中心(http://northeast.geodata.cn)”。

数据来源引用参考以下规范:

中文表达方式: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http://northeast.geodata.cn);

英文表达方式:BlackSoil and Wetlands Science Data Center, National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Center. (http://northeast.geodata.cn).

致谢方式参考以下规范:

中文致谢方式:“感谢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http://northeast.geodata.cn)”提供数据支撑。

英文致谢方式:Acknowledgement for the data support from "BlackSoil and Wetlands Science Data Center, National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Center. (http://northeast.geodata.cn)".

具体数据共享服务流程如下:

欢迎加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走过了近6年的时间里程,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数据内容服务为核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学数据不仅仅只是器测数据,更多的包括了调查数据、模拟数据、过程数据,既有点数据,也有面数据,既有陆地表层研究数据,也有地下、近地面、高空乃至外太空的研究数据,因此,科学数据共享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欢迎社会各界、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学科的科技人员参与,以共同促进科学数据共享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进入运行服务阶段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现有成员的基础上,组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我们衷心的欢迎国内、国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个人加盟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联盟,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 院士
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50081)

电话:

0451-86602023

服务QQ 东北黑土科学数据中心为您服务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地理位置